群山万壑引长风,透林皋、晓日玲珑。
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
浑河水、一线如虹。
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
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
云容。
看白云苍狗,无心者、变化虚空。
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
清风阁,高凌霄汉,列岫如童。
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
注释
壑:两山之间的谷地。林皋:高处的森林地带。玲珑:空明。形容晓日,因此时日光尚不强烈。
偏东:东方尽头。
浑河:即永定河。原名浑河,康熙时更名。源出山西,称桑干河。
溟濛:幽暗迷蒙。
白衣苍狗:亦作白云苍狗,风云变幻之谓也。苍狗,原指黑色的狗。无心者、变化虚空:也是形容变化无穷的云。
日承红:在阳光照耀下呈现红色。
高凌霄汉:形容清风阁建在高处。霄,云。汉,银汉、银河。列岫如童:意为从清风阁上望去,众山像一个个童子。
“待何年归去”二句:奕绘经营南谷别墅,有死后归葬于此的打算,所以说“归去”。意为二人辞世以后,夫妇还要在此谈笑争雄,各论雄长。
赏析
这首词境界开阔,它不仅写了一处楼阁,作者还注意到了它的群山环抱的气势。
词一开始,就以“群山万壑引长风”为引领,表现出清风阁所在的西山一带的雄浑气势。它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清风阁居高临下,境界开阔。“透林皋、晓日玲珑”,在这里,可以东迎日出。透过茂密的树林,迎来一轮缓缓升起的朝日。“楼外绿阴深,凭栏指点偏东”,是依山面东的朝向。“浑河水、一线如虹。清凉极,满谷幽禽啼啸,冷雾溟濛。”作者登楼眺望,心旷神怡,颇有“任海天寥阔,飞跃此身中”之感。
下片承上片的描写,但从远眺转入仰望,词人说:“云容。看白衣苍狗”,蓝天白云,组成各种形状,变化莫测,“无心者、变化虚空”,它不受驱遣地在虚空中开阖组分。作者再睇视清风阁的四周,“细草络危岩,岩花秀媚日承红”,绝壁巉岩上攀缘着细草,山崖上的秀丽山花承受着阳光照射,现出一派红色。登临阁上,有“高临霄汉”之感,周围的群山,突出云层之上,一座座山巅好像不同形态的童子。这一总的感受,表现了词人审美愉悦达到了顶点,因而最后托出“待何年归去,谈笑各争雄”,就感到异常自然了。词人说,这里不仅是生前登临览胜的好去处,也希望他年夫妇共同长眠于此,继续着生前的“谈笑各争雄”的闺房之乐。
这首词,融叙景抒情于一体。它虽然说到了“待何年归去”,带来某种凄凉沧桑之感,但全词充满了登山临水的欢悦,而且气势开阔,在顾太清词中别具特色。
猜您喜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时见一作:谁见)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风起又黄昏。
鸦栖静不喧。
拍幽窗、霜叶翻翻。
把卷挑灯人未睡,酌杯酒、悄无言。
明月满前轩。
天高夜色寒。
有苍头、待月敲门。
一袋糟糠情不浅,感君赠、养肥豚。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忽见横枝近水开。
香逐风来。
惜花人在花深处,倚绿筠、几度徘徊。
前身明月是,应伴寒梅。
冰作精神玉作胎。
天付奇才。
怕教风信催春老,捻花枝、妙句新裁。
暗香疏影里,立尽苍苔。
瑟瑟凉风入小池。
红衣落尽翠离披。
双螯荐酒重阳近,一鹭冲天夕照迟。
白露结,碧云垂。
波沈菰米动涟漪。
可怜秋色无多日,留得残荷听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