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年十二熟仪礼,闇诵全部色不挠。
尔雅急就亦宿读,当时恚渠云等道。
长大孤露事举业,文辞颇复心所好。
数年之间失八九,偶取温习翻苦奥。
治经念自小学始,桂段严王手勘校。
久闻遵义未得见,《逸字》《汗简》名尤噪。
渐怜岁月去飘忽,精力无成坐消耗。
君今遗此令我愁,便恐悠悠迹如扫。
郑君朴学仍能诗,瘦硬偏工兼澹妙。
一生自哀独何事,得丧何人为计较。
不如学道积毫发,入世差同饥可疗。
养心聊复期尽年,火速捐书真得要。
猜您喜欢
忠端多名迹,可敬亦可爱。
略观近入藏,此卷宜为最。
东洲与石洲,两跋已云备。
乙盦为六诗,逸韵转奇肆。
我观书品论,迂谨有殊致。
茂弘安石间,逸少乃其次。
正坐书掩名,钓戈等能事。
学中七八乘,作书特未艺。
岂堪溷长者,曾不辨法意。
作书莫作草,怀素尤为厉。
君实与明道,不草究何碍。
时人解章草,黄谢若小异。
云间周思兼,独往擅妙诣。
行草推觉斯,未老锋犹锐。
未若倪鸿宝,掩苏当抹蔡。
缙绅惮小楷,率尔趁笔势。
一札才四行,大书那足贵。
又与鸿宝书,持论主遒媚。
以此考所见,言行实不背。
昔尝睹榕颂,隽拔有古味。
樟谳与千文,天壤或犹在。
善书轻其书,小技故可愧。
荆公赋颜碑,语意绝相类。
吾生无死所,偷活识前辈。
犹期树名节,何用托文字。
绕州常听浪淙淙,一日桥成接要冲。
布阵试驰饮江马,倾城来看卧波龙。
不愁野渡生春水,最爱中流数晚峰。
怪底垂虹频入梦,连宵归思酒边浓。
万树饱经霜,千峰留夕阳。
摩挲看山眼,莫负好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