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ò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 ]
1.謂揚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王文度、範榮期 俱爲 簡文 所要,範 年大而位小,王 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 遂在 範 後。王 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範 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本為調侃之詞,謂位卑而居前列。後亦用為謙詞,謂無才而居前。穅,亦寫作“糠”。《<二刻拍案驚奇>原序》:“亦曰‘簸之揚之,糠粃在前’雲爾。”亦省作“簸揚糠粃”。明 張居正《答宗伯董潯陽書》:“兒曹徼時厚幸,並登仕版,而 懋修 又躐居文孫之首,簸揚糠粃,殊爲慙汗。”亦省作“簸粃”。
2.用為出任地方官之謙詞。宋 林應炎《嘉定學重修大成殿記》:“以餘嘗簸粃是邦也,合辭請志歲月。”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