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棄絕學業。
2.失傳的學問。
3.謂造詣獨到之學。更多解釋1.棄絕學業。《老子》:“絶學無憂。”《莊子·山木》:“孔子 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絶學捐書。”宋 蘇軾《和桃花源》:“躬耕任地力,絶學抱天藝。”2.失傳的學問。《漢書·韋賢傳論》:“漢 承亡 秦 絶學之後,祖宗之制,因時制宜。”宋 朱熹《近思錄》卷二:“為去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清 黃景仁《董子讀書台》詩:“廣川 紹絶學,命世 伊 呂 儔。”3.謂造詣獨到之學。清 惲敬《<說文解字諧聲譜>序》:“若夫成一家之絶學,求前人之墜緒,開後來之精識。”章炳麟《文學說例》:“高郵 以其絶學釋 姬 漢 古書,冰解壤分,所無凝滯,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