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寬衣大帶。古代儒者的裝束。《淮南子·氾論訓》:“古者有鍪而綣領而王天下者矣……豈必襃衣博帶,句襟委章甫哉?”《漢書·雋不疑傳》:“不疑 冠進賢冠,帶櫑具劍,佩環玦,襃衣博帶,盛服至門上謁。”顏師古 注:“襃,大裾也。言著襃大之衣,廣博之帶也。”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雜記》:“韋承貽 鹹光 中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曰:‘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試迴!’”《明史·張士隆傳》:“夫裒衣博帶之雅,孰與市井狡儈之羣。”清 黃遵憲《續懷人詩》:“襃衣博帶進賢冠,禮樂東方萬國看。”亦省作“襃博”。宋 梅堯臣《宿州河亭書事》詩:“新衣尚穿束,舊服變襃博。”宋 蘇軾《謝對衣金帶表》之一:“豈徒褒博以爲容,願盡糜捐而報德。”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