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語本《論語·子路》:“魯 衞 之政,兄弟也。”後以“魯衞”代稱兄弟。唐玄宗《過大哥宅探得歌字韻》:“魯 衞 情先重,親賢愛轉多。”
2.比喻情況類似、實質相同。明 李贄《戰國論》:“乃 曾子固 自負不少者也,鹹謂文章本於‘六經’矣,乃譏 向(劉向)自信之不篤,邪説之當正,則亦不知‘六經’為何物,而但竊褒貶以繩世,則其視 鮑(鮑彪)與 吳(吳師道)亦 魯 衞 之人矣。”
3.泛指禮義之邦。宋 蘇軾《答丁連州啟》:“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難復見 魯 衞 之士,而況清時雅望、令德高標,固已聞名而自慚。”清 錢謙益《錫山趙太史六十序》:“太史強學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賢士大夫望其羽儀,以為此邦今之 魯 衞,忠定、忠憲 之後猶有人焉。”參見“魯衞之政”。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