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wén bù huì ]
谓作文时﹐不须避讳。
《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含义】见“一钱不值”。
【出处】明·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含义】一个钱也没有。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含义】不文不武 bùwén-bùwǔ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后用以讽刺人无能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唐·韩愈《泷吏》
【出处】唐·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含义】讳:忌讳。指用正直的话不加掩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含义】说话直爽,毫不隐讳。
【出处】《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