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é gé bù tǔ ]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含义】相互抵触,不投合。[反义词]气味相投。
【出处】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书》:“以前辈之典型;合后起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含义】筹:筹划、计谋。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含义】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出自《礼记·学记》。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含义】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卿皆老傭也。今日设君臣之礼,反更殽乱,儿戏尚不如此,皆可格杀。”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