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ǎo lǐ shān hé ]
表:外面。里:里面。山:太行山。河:黄河。外有黄河,内有高山。泛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地势险要。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川蜀~,成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含义】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含义】表里:外部和内部。内外勾结干坏事。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八回:“那姓周的在库书内,不知亏空了多少银子,他表里为奸,凭这个假册子,要来侵吞款项。”
【含义】表面与内在不一样。如:“不要听信他的话,他是表里不一的人。”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含义】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反义词]口是心非。
【出处】《论语·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含义】犹表里如一。
【出处】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苟有谦默自持……叫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