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ù dé bèi yì ]
犹言负恩背义。
《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含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新唐书·列女传·杨庆妻王氏》:“今负恩背义,自为身谋,可若何?”
【含义】负气仗义 fùqì-zhàngyì 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九卷:“小娥虽小,身体健壮如男子形。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姓段名居贞,那人负气仗义,交游豪俊,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
【含义】缺少恩义。
【出处】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含义】犹忘恩负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含义】意思是指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出处】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