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n cái jiàn yì ]
贱:轻视;义:道义。贪图钱财,轻视道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元帝永光二年》:“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
【含义】是指贪求财物没有限度。
【出处】《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
【含义】散财给人,看重义气。指慷慨解囊,扶危济困。
【出处】
【含义】为人看重道义,轻视钱财。也作“轻财好义”。
【出处】汉·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著明。”
【含义】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含义】贪:贪图。色:女色。贪图钱财,喜好女色。
【出处】《汉书·高帝纪》:“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