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ùn shì lí sú ]
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含义】遁:逃避,退出。避开现实,远离众人。形容不为尘俗凡事所干扰。
【出处】《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含义】犹言避世独处。
【出处】
【含义】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含义】见“ 遁世離俗 ”。
【出处】
【含义】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同“遁世离俗”。
【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