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ùn shì cháng wǎng ]
亦作'遁世长往'。 避世隐居而长期不出。
明·归有光《白庵程翁八十寿序》:“其所见四方贤公卿大夫、名士才人有几;遁世长往、怀道蕴术之士有几?”
【含义】指长远的的策略或极好的计谋。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信让行乎蛮貉,福祚流于亡穷,万世之长策也。”
【含义】同人世永远辞别。婉指死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仆适自念,以金盆玉碗贮狗矢,真无颜出见同人,行将遁迹山林,与世长辞矣。”
【含义】遁:逃避,退出。避开现实,远离众人。形容不为尘俗凡事所干扰。
【出处】《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含义】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含义】犹言避世独处。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