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zhú cǎo lù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
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含义】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含义】指绮丽浮靡,吟风弄月的诗文。
【出处】《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含义】犹言草木皆兵。
【出处】《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含义】见'风行草偃'。
【出处】《后汉书·郎顗传》:“故《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澄其源者流清,溷其本者末浊。”
【含义】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能感化人。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周书·武帝纪上》:“斯则风行草偃;从化无违。”《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