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ǐng zú ér lì ]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炊具,有三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三家电脑公司~。
【含义】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含义】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含义】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含义】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含义】鼎: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具。比喻三方面分立相互抗衡的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