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óng zú ér lì ]
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他欺人太甚,人们对他都~,侧目而视。
【含义】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出处】《后汉书·吴汉传》:“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含义】鼎:古代烹调食物的炊具,有三足。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含义】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具,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足并立。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也作“三分鼎足”。
【出处】《后汉书·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含义】人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成熟,可以自立于社会,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含义】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