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戴笠"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孟尝君列傳》,原文是“乘車戴笠,不以隱約而弗務也”。這裏的“乘車戴笠”指的是孟尝君在逃亡時,即使條件簡陋,也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和風度,不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後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尊嚴,不因環境惡劣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準則。
近義詞:守節不移、堅貞不屈、不屈不撓。
反義詞:隨波逐流、見風使舵、投機取巧。
同義詞:守正不阿、堅持原則、不改初衷。
晉·週處《風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卿乘馬,後日相逢卿當下。”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蘇越一帶風俗淳樸,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壇,拿出雞犬等作為祭品,向天禱告說:“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君當下。”希望以後再次見面時不分地位變化,還是不忘這貧賤之交。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