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不分"是一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最初是形容農民在種地時,種子混雜在一起,無法明確區分各種穀物。後來引申為比喻一個人對事物不加區分,不明是非,混淆黑白的行為或狀態。
同義詞:不辨是非、混淆是非。
反義詞:明辨是非、條分縷析。
近義詞:不問青紅皂白。
《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我們新一代的青年絕不能做四體不勤,~的書呆子。
五穀不分 ( wǔ gǔ bù fēn )解 釋:形容缺乏生產知識。出 處 ;《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近義詞: 不分粗糧.歇後語: 見了麥苗叫韭菜.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