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種"是描述人類基於某些特性或特征如膚色、身體構造、面部特征、頭發類型等分類的術語。它通常與地理分布、遺傳等因素有關。
同義詞:族群,種族
近義詞:民族,膚色
反義詞:無對應的反義詞。
人種是具有共同遺傳體質特征的人類群體。人種也稱種族,在生物學上,人類各種族都同屬於一個物種,即智人。不同的種族相當於在一個物種下的若幹變種,他們都起源於一共同祖先。不同的人種雖然在膚色、眼色、發色、發型、頭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區別,但這些特征差異是由於人類在一定地域內長期適應當地自然環境,又經長期隔離所形成的。人種(race),亦稱種族, 是具有形態上和生理上的特點和語言習俗等歷史文化因素組成的有區域性特點的群體。根據人種的自然體質特征,生物學家以本質主義方式(即以體質特征為標準)通常將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劃分為四大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尼格羅人種(又稱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自1775年德國生理和解剖學家弗雷德裏奇·布魯門巴赫教授(1752~1840)提出“人種”生物概念以來的200餘年間,由於1785年出版的康德著《什麼是人種》的哲學化以及達爾文進化論的深入人心和推波助瀾,“人種”及其“人種分類”等概念廣為世人接受【摘自黃現璠遺稿 甘文傑、甘文豪整理《試論西方“民族”術語的起源、演變和異同六》,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總第156期)】目前,人種分類,尤其是以單一性狀(如膚色)進行的人種分類,因為其不合理性和科學上的無效性,已經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所拋棄。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