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作戰的時候采取守勢,養精蓄銳,等來攻的敵人疲憊後再出擊。
《後漢書·馮異傳》:“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今先據城;以逸待勞;非所以爭也。”
面對遠來疲憊的對手,我隊則是~,從容應戰。
西漢末年,隴甘軍閥隗囂脫離劉秀,去投靠在四川稱帝的公孫述。劉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結果反被隗器打敗。 劉秀再派征西大將軍馮異,前去占領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將行巡立刻去枸邑搶占有利地形。馮異的部將們知道後,都勸馮異不要和行巡大軍作戰。馮異斬釘截鐵地說:“我們必須搶占枸邑‘已逸待勞’。”馮異命令部隊急行軍,搶在行巡之前,占領了枸邑。馮異嚴密封鎖消息,緊閉城門,偃旗息鼓,讓將士們休整。行巡的部隊急匆匆地剛趕到城下,城樓上突然鼓聲大作,亮出了馮異的帥旗。行巡的軍隊毫無防備,嚇得四下逃竄。馮異大開城門,領兵衝出城來,大敗敵軍。 讓自己的軍隊養精蓄銳,以等候從遠方趕來的敵軍,以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稱為“以逸待勞”。
以逸待勞,多指作戰時采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後乘其疲勞,戰而勝之。原作“以佚待勞”。《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唐 韓癒 《論淮西事宜狀》:“若未可入,則深壁高壘,以逸待勞。”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