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兵不厭詐的意思

基本釋義

[ bīng bù yàn zhà ] 兵不厭詐怎麼讀

用兵打仗允許盡可能地使用欺詐的戰術。

出處

《韓非子·難一》:“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例句

奧運之~的賽場競技,勝負之間,有時求金心切,有意無意間會有一些正規動作以外的舉動。

近義詞

兵不厭權 縱橫捭闔 不宣而戰

反義詞

先禮後兵 堂堂正正

典故

公元前633年,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第二年春天,晉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國曹國和衛國,要他們與楚國絕交,才讓他們復國。楚國被激怒了,撤掉對宋國的包圍,來和晉國交戰。兩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對陣。 晉文公重耳做公子時,受後母迫害,逃到楚國,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問重耳以後如何報答,重耳說:“美女、綢緞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給您什麼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迴國執政,萬一遇到兩國發生戰爭,我就撤退三舍(一舍等於三十裏)。如果楚國還不能諒解,雙方再交手。”,為了實現當年的諾言,晉文公下令撤退九十裏。楚國大將子玉率領楚軍緊逼不舍。 當時,楚國聯合了陳、蔡等國,兵力強;晉國聯合了齐、宋等國,兵力弱。應該怎樣作戰呢?晉文公的舅舅子犯說:“我聽到過這樣的說法:對於注意禮儀的君子,應當多講忠誠和信用,取得對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戰陣之間,不妨多用欺詐的手段迷惑對方。你可以采取欺騙敵軍的辦法。”,晉文公聽從了子犯的策略,首先擊潰由陳、蔡軍隊組成的楚軍右翼,然後主力假裝撤退,引誘楚軍左翼追趕,再以伏兵夾擊。楚軍左翼大敗,中軍也被迫撤退。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城濮之戰。晉國取勝後,與齐、魯、宋、鄭、蔡、莒、衛等國會盟,成為諸侯霸主。

百科釋義

兵不厭詐,漢語成語,出自《韓非子·難一》:“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指用兵作戰不排斥運用詭變、欺詐的策略或手段克敵制勝,也指用巧妙的手段騙人。

跟兵不厭詐類似的詞語

相關查詢

兵不接刃 兵不汙刃 兵不由將 兵不血刃 兵不解甲 兵不厌诈

熱門查詢

訓飭是什麼意思 護國佑民是什麼意思 韋弦是什麼意思 遠山是什麼意思 銳意是什麼意思

茯怎麼組詞 茱怎麼組詞 茳怎麼組詞 茴怎麼組詞 茵怎麼組詞

有關鍵字的謎語 有關鋸字的謎語 有關鏤字的謎語 有關鎮字的謎語 有關鐲字的謎語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