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發披緇"是漢語成語,出自南朝梁的簡文帝蕭綱《為朱異作廣德主簿表》。原意指剃掉頭發,披上黑色的僧袍,引申為出家為僧。通常用作形容放棄世俗生活,選擇出家為僧。
同義詞:剃度為僧、皈依佛門。
近義詞:遁入空門、披麻戴孝。
反義詞:縱欲享樂、歸隱山林。
明·週楫《西湖二集·黨闍黎一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發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發 音 xuē fà pī zī,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發,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為僧。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