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話 běifānghuà 漢語最大的一種方言。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分布於東北和長江流域中部及西南各省(包括四川、雲南、貴州、湖南西北部和廣西北部的方言),使用人數約占漢族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話內部一致性很強,根據部分分支,一般又分為北方、西北、西南、江淮等四個次方言。
北方話的準確稱唿應為官話,最早是對官方標準話的稱唿。漢語官方標準語早期稱“雅言”,明清稱“官話”,1909年起稱“國語”,1956年起大陸稱“普通話”,而“官話”一詞則被用來指代“官話方言”。官話方言是分布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漢語方言。當今中國約70%的人口以官話方言為母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絕大多數地區以及南方的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湖北大部、廣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江西沿江地區、安徽中北部和江蘇中北部等地。官話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由於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都分布在中國南方,因此北方話、北方方言等稱唿不甚準確。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中國大陸語言學界的期刊和專著已統一使用“官話”這一稱唿,“北方方言”、“北方官話”等詞彙事實上已淘汰出學術領域。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