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音"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在音乐理论中,协音指的是和声音乐体系里带有和谐、稳定感的音或和弦,与之对应的是不协和的音或和弦,即"失谐音"或"不协和音"。在语音学领域,协音可能指音素之间的协同发音,即一个音素的发音受到相邻音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由于"协音"具有专业性,其在音乐和语音学领域的近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可能也是一些专业术语,具体要看上下文含义。在音乐理论中,与"协音"相对应的反义词可能是"不协和音"(dissonance),而语音学中,协音的同义词可能不存在,因为它指的是一个具体的语音现象。
xié yīnㄒㄧㄝ ˊ ㄧㄣ协音(协音)把某字临时改读为某音,以使声韵和谐;也指需临时改读的韵脚。 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 焦贡《易林》……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福喜入门,与君相索。’伯音博,协音也。” 宋 周密《齐东野语·四皓名》:“《韩诗》:‘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 蔡 氏注:‘角、触,协音也。’”参阅 王力《诗经韵读·对叶音说的批判》。
汉语词典收录了近50万个词语,包含词语的解释、例句和翻译,词库仍在不断更新中。
词典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华字典,以及通过机器学习从海量的互联网内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华字典收录的流行词语,用于补充词库,方便大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