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言不順"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子路》,“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崩壞;禮樂崩壞,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意思是指名字(事物的名稱)不正確,則講的話不順暢;也指人的名分或地位不正當,則其言行也就難以合乎規矩。
近義詞:名實相符
反義詞:言行不一
同義詞:名正言順
以上答案根據成語的意思進行推導,但由於成語往往蘊含較為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內涵,對應的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可能並不完全一一對應,而是在某些語境下具有類似的意思。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