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是指地球的物質構成和結構,以及這些物質是如何在地球歷史上形成和演變的研究。地殼的形狀、構造、物質組成、這些構造和組成的形成和演變規律以及其預測等問題的科學。
同義詞:地質學。
沒有找到符合要求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地質泛指地球的性質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發育歷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層分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岩石性質、礦物成分、岩層和岩體的產出狀態、接觸關系,地球的構造發育史、生物進化史、氣候變遷史,以及礦產資源的賦存狀況和分布規律等。在我國,“地質”一詞最早見於三國時魏國王弼(226~249)的《週易注·坤》,但當時屬於哲學概念。1853年(清鹹豐三年)出版的《地理全書》中的“地質”一詞是我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具有科學意義的概念。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