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成語釋疑: 比喻自欺其人,硬要掩蓋掩蓋不了的事情。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出處譯文:《呂氏春秋·自知》:“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
網友正在查
胦怎麼組詞 有關胦的謎語 胧怎麼組詞 有關胧的謎語 胨怎麼組詞 有關胨的謎語 闾师是什麼意思 规过是什麼意思 沒亂是什麼意思 驱疠是什麼意思 驱疫是什麼意思 驱疫镇妖是什麼意思 塞耳盜鍾是什麼意思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