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在危急的時候使出全部力量冒險一試。[近義詞]破釜沉舟。
《元史·伯顏傳》:“今日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耳。”
於是他登上了開往首爾的汽車,這是~的選擇。
鋌而走險 垂死掙紮 狗急跳牆 破釜沉舟 決一死戰 背城借一 義無反顧 作死馬醫
公元1003年,契丹軍隊攻陷德清(今河南清豐),逼近冀州(今河北衡水縣),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宋朝軍隊失去抵抗能力,節節失利,邊境告急文書頻頻送到京城。 此時,寇準(曾在邯鄲市成安縣任知縣)任宰相,他接到告急文書後扣而不發,像平時一樣從容鎮定,不露半點驚慌。宋真宗趙恒聞聽此事,非常震怒,責問寇準道:”邊關軍情如此緊急,你為什麼隱情不報?” 寇準笑著對真宗說:”陛下息怒,消滅契丹軍隊的計劃臣已謀劃好了,請陛下禦駕親征,敵人定會不戰而逃。”,12月,宋真宗率領文武百官,冒著嚴寒登上澶州 .宋朝軍隊駐紮到澶州之後,寇準奉命處理軍務,他號令軍隊以逸待勞,等待戰機。果然,幾天後契丹軍隊前來攻城,等敵人疲憊時,寇準命令將士出擊,一舉將敵兵斬獲大半,迫使敵人倉皇退兵。從此,宋真宗對寇準更加重用。 朝中另一位大臣王欽若嫉妒寇準的功勞,便在宋真宗面前講寇準的壞話:”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輸的賭徒往往會把所有的錢押上作為最後一次賭注,叫做'孤注一擲'。寇準再三要陛下親征,陛下不是成了寇準的'孤注'了嗎?這不是拿陛下的生命來弄險嗎?”宋真宗聽信了讒言,不久便罷免了寇準的宰相之職。
孤注一擲,出自《宋史·寇準傳》。當初王欽若以賭錢為喻,向宋真宗進言,指當時寇準鼓勵皇上禦駕親征的行為是孤注一擲,不把皇上的安危當一迴事。後來成語流傳至今,指將所有錢全押上賭桌一決輸贏,用以比喻人處在絕境時,不惜拿出所有的力量作最後一搏,力圖挽迴失敗或困難的局面。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