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晉王羲之父子書法,得《蘭亭序》真跡,命人臨拓,刻於學士院。五代梁時移置汴都,後經戰亂而遺失,北宋慶歷間發現,置於定州州治。大觀中,徽宗命取其石,置於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傳。定州在宋時屬定武軍,故稱此石刻及其拓本為'定武蘭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簡稱'定本'。一說《帖》原本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書。參閱宋桑世昌《蘭亭考》﹑郭沫若等《蘭亭論辨》。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