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五音中宮音與徵音的並稱。漢 劉向《說苑·善說》:“雍門子週 引琴而鼓之,徐動宮徵,微揮羽角,切終而成曲。”三國 魏 嵇康《琴賦》:“羽角俱起,宮徵相證。”唐 杜牧《感懷詩》:“急熱同手足,唱和如宮徵。”清 趙翼《偶書》詩:“兩耳未甚聾,已難辨宮徵。”
2.泛指樂曲。宋 秦觀《點絳唇》詞:“月轉烏啼,畫堂宮徵生離恨。”清 洪昇《長生殿·傳概》:“先聖不曾刪《鄭》《衛》,吾儕取義翻宮徵。”
3.泛指聲調。南朝 齐 陸厥《與沉約書》:“前英已早識宮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論所申。”唐 房玄龄《諫伐高麗表》:“文鋒既振,則宮徵自諧。”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