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後來用“廬山真面”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也說廬山真面目。
清·楊倫《序》:“所謂萬丈光焰化作百重雲霧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見廬山真面。”
我一直把他當朋友,經過這次風波,才知道他的~目。
廬山真面,成語,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廬山因週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