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辭,比喻用自己先發表的粗淺、不成熟的觀點或文章去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或佳作。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大眾晚參;師雲:‘今夜答話去也;有解問者出來。’時有一僧便出;禮拜;師曰:‘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鯈子。’”
我剛才是~,希望大家發表自己的高見。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幹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另外,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讚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岩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岩,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果然趙嘏遊覽靈岩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拋出磚去,引迴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