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再。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在已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再提高一步。
唐·王之渙《登鸛鶴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希望你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開元年間,王之渙和當時另外兩個詩人一王昌龄、高適,閑居長安。一天,三個人來到一家酒樓喝酒。剛剛坐定,就有十幾個梨園伶官走了進來,奏起樂曲,準備演唱。他們三人邊喝邊打賭說:“我們都喜歡作詩,從未分出優劣。今天我們誰也別說話,看看她們唱誰的詩多。”,這時,一位姑娘開口唱了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龄面帶微笑,用筷頭蘸上酒,趕緊在桌上劃了一橫。第二個姑娘唱了一首高適的《哭單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適也如法炮制,也在桌子上劃了一橫。兩個人笑嘻嘻地盯著王之渙。這時歌喉又起,唱的是王昌龄的《長信秋詞》。王昌龄喜形於色,這一次卻是慢悠悠地把筷子在王之渙、高適面前晃了晃,然後重重地添了一橫。此時,王之渙真有些坐不住了:怎麼沒有人唱我的詩呢?他抬眼瞧了瞧,指著伶官中最美的一位姑娘,小聲對王昌龄、 高適說:“她一定會唱我的詩,如果不是,我甘願稱二位為先言不虛出,這位最美的姑娘果然唱了王之渙的《涼州詞》,這下王之渙樂了。他不劃橫,一拍桌子喊道:“鄉巴佬,怎麼樣?”三人撫掌大笑,把滿堂酒客搞得莫名其妙。 王之渙曾在冀州任過衡水縣主簿,不久就遭人誣陷被撤職了。有一天,他來到蒲州,聽說府城西南有一座鸛樓很有名,便趁著落日的餘輝前去遊覽。這是一座三層高樓。王之渙登至頂層,不由得詩興勃起,吟出了一首五絕。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 更上一層樓。”,詩的大意是:薄暮,白日銜山欲落,黃河之水滔滔東流歸大海。樓中所見尚被青山所蔽、綠樹所掩,只有登到樓的最高層,才能將這河山壯色盡收眼底。詩的最後兩句,一直被人們作為一種追求崇高精神境界 的象征;成語“更上一層樓”也正是孕含著這個深意。
原意是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後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績再提高一步。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