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防微杜漸”。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別以為這是件小事,如果再發展下去這孩子就完了,從現在起就要~。
東漢和帝年代,有個大官名叫丁鴻。他博覽群書,能言善辯,而且敢於仗義執言,為此很受大家的敬重。 當時,竇太後主持朝政,她的一班皇親國戚,依仗權勢,幹了不少壞事。丁鴻在和帝面前,列數這班人的罪狀,並且權衡了利弊得失。 他認為,任何事物在剛開始發生變化時就加以禁止,還比較容易,到後來就難了;如果人在處事上不注意細微的變化,任其發展下去,就很難收拾了。 他還向和帝建議,應該親自料理朝政,把壞事杜絕在最初的萌芽狀態,就可以消災降福。和帝很快采納了丁鴻的意見,除滅了這班人,親自掌握朝政。 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指防備禍患在未發生之前。也作“防微杜漸”。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把隱患消除在開端與萌芽狀態中。即防患於未然。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