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啼血"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習慣的誤解,杜鵑並無啼血習性。該成語比喻極度的悲傷或痛苦至極。由於極度傷心或痛苦往往難以通過直接的語言描繪,所以需要通過這樣的比喻方式來表達。
近義詞:肝腸寸斷、欲哭無淚
反義詞:無憂無慮、快樂無邊
同義詞:悲痛欲絕、傷心如死
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翠竹泣墨痕,~深,陽光暖離人,細雨隨暮風一卷集辛苦傷感快樂於一畫的錦書。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