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無全牛 mùwúquánniú[be supremely skilled;be an ox not as a whole,but as only parts to be cut] 古代有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眼睛所看見的是整個的牛
“全牛”
,三年之後,技藝大進,動刀時只看到皮骨的間隙,而看不到全牛。後因以“目無全牛”比喻技藝精湛純熟。典出《莊子·養生主》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迴頭。” 事例:佳作~,自堪壓卷。 ★明·湯顯祖《與門人陳仲宣》
名稱:氣食全牛拼音:qì shí quán niú解釋:能吃下一頭牛的氣概。形容人的氣魄非凡。出處: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迴頭。”事例:佳作~,自堪壓卷。 ★明·湯顯祖《與門人陳仲宣》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