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僧、尼挨門向人求布施,後泛指到處乞求施舍。明 高攀龍《講義·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當,我卻無分了,便至沿門持鉢,仰息他人。”亦作“沿門托鉢”、“沿門託鉢”。《兒女英雄傳》第十二迴:“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托鉢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錢鍾書《圍城》七:“現在我真是無家可歸,沿門讬缽,同事和學生全瞧不起的。”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