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語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推行。這個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是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決定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漢語拼音方案》。1955年來,漢語拼音的推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漢語拼音已經成為識讀漢字、學習普通話、培養和提高閱讀及寫作能力的重要工具,成為改革和創制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依據,成為編制盲文、手語、旗語、燈語的重要基礎,廣泛用於中文文獻排序檢索以及工業、科技領域的型號和代號等多個方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漢語拼音輸入漢字被普遍使用,漢語拼音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須臾不可或缺。漢語拼音作為拼寫中國人名、地名的國際標準,作為各外文語種在指稱中國事物、表達中國概念時的重要依據,作為我國對外交流的文化橋梁,被廣泛用於對外漢語教學、對外交流等領域。漢語拼音作為一種科學、方便、實用的語言文字工具,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信息化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我國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科技、提高信息化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