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幹燥和潮濕。亦作"燥濕"。”
2.指日常生活起居。《漢書·丙吉傳》:“吉 即時病,輒使臣 尊 朝夕請問皇孫,視省席蓐燥濕。”《三國志·吳志·駱統傳》:“常勸 權 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饗賜之日,可人人別進,問其燥溼,加以密意,誘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義。”《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雲:“人之居處,避濕就燥。問其燥濕者,問其居處何如也。”清 梅曾亮《朱孺人墓志銘》:“吾婦幼失母,專其事母者事父,及後母遺腹弟。調燥濕,禦侵侮,皆與其勞。”
3.指世態炎涼。漢 蔡邕《辭郡辟讓申屠蟠書》:“﹝ 申屠蟠 ﹞安貧樂潛,味道守真,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唐 陸龟蒙《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纔祛燥濕,稍遠囂塵。”宋 司馬光《昔別贈宋復古張景淳》詩:“皎如百鍊精,不為燥濕易。”
4.中醫指燥熱或寒濕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醫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與他分個燥濕。”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