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不食其餘"這個成語來自《左傳·成公二年》,原意是形容君子守信不貪圖小利,比喻人高尚慷慨,不取不義之財。詞語中的"狗彘"指的是豬,"食其餘"指的是吃掉東西的剩餘部分。成語講述的是豬不吃它從食物盆中拱出來的剩菜剩飯,用來比喻有些人品德高尚,不願意做不正當的事情獲得利益。
這個成語的:
近義詞可能有: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矜不伐。
反義詞可能有:見利忘義、利欲熏心、沽名釣譽。
同義詞可能有:清高自守、廉潔自愛。
然而,由於語言的豐富性,同義詞可能沒有完全和"狗彘不食其餘"義項完全一致的,但上面列舉的同義詞是有一定相似含義的。
《漢書·元後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
士大夫為官爵所釣,用心至是,可謂~。
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容人極其卑鄙龌龊。《漢書·元後傳》:“既無以報,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不復顧恩義,人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而兄弟邪!”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