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聾振聵"是一個成語,出自《舊五代史·後漢紀》。意思是形容強詞奪理,大聲謾罵以震懾對方。是形容一種盛怒而又公然無理的狀態。
近義詞:張牙舞爪、大聲疾唿、口出狂言。
反義詞:言之有物、有理有據、平心靜氣。
同義詞:大聲疾唿、力爭。
《禮記·仲尼燕居》:“三子者既者的聞此言也於天子;昭然若發矇矣。”漢·枚乘《七發》:“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魯迅有感於中國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的啟蒙工作,於是他放棄學醫,改用筆來戰鬥。
發聾振聵釋 義 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