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錢法,可用政府發行的官票充當通貨,兌換銀錢,官票所值銀額謂之'票銀'。 清代官府頒發給商人票證時征收的銀錢。
【名稱】:票銀【拼音】:piào yín 【注音】:ㄆㄧㄠˋ ㄧㄣˊ(1). 清 代錢法,可用政府發行的官票充當通貨,兌換銀錢,官票所值銀額謂之“票銀”。《清史稿·食貨志五》:“定議票銀一兩抵制錢二千,鈔二千抵銀一兩,票鈔亦準是互相抵。”(2). 清 代官府頒發給商人票證時征收的銀錢。《清會典事例·戶部·參務》:“ 乾隆 三年奏準:每票一張,收參四兩,票銀四兩,其票銀解交 盛京 戶部充餉。如有剩票,送部查銷。”《清史稿·食貨志二》:“ 乾隆 元年,革除 龍江 、 西新 二關衙規票銀。”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