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一般指的是在軍事上使用的一種計策,其策略源出於中國古代三國時期蜀漢的諸葛亮。當敵軍進攻時,自己表面上裝作毫無防備,甚至打開城門,實則暗藏殺機的計策。這種策略常在敵我力量懸殊,無法對抗時使用。
近義詞:無由可下,智取
反義詞:硬攻,真格的打擊
同義詞:緩兵之計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