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聖棄智"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道德經》。該成語原意指的是舍棄聰明才智和聖賢的教誨,迴歸到自然和樸素中去,以追尋道的真理。在現代,多用來形容不拘泥於傳統,追求創新。意思是放棄依賴聰明才智或依賴聖賢學問的做法,尋求最樸素、最本真的知識。
近義詞:無拘無束,獨步天下。
反義詞:拘泥成規,墨守陳規。
同義詞:舍智忘慮,返璞歸真。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綠色通巧棄利,盜賊無有。”
絕聖棄智,成語,讀音:jué shèng qì zhì 指把頭腦中的權威概念消滅掉,讓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觀點,拋棄自作聰明自以為正確的主觀性見解。出自 《老子》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