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綴斿'。亦作'綴遊'。
猶表率。
比喻君主為臣下挾持,大權旁落。
喻指一般居虛位而無實權者。
比喻國勢垂危。
用以比喻情況危急。
比喻國勢垂危。《文選·潘勗》:“當此之時,若綴旒然。” 張銑 注:“旒,冠上垂珠,而綴於冠者,言帝室之危如旒之懸。然,辭也。”《魏書·肅宗紀》:“祖宗盛業,危若綴旒,社稷鴻基,殆將淪墜。”《舊唐書·玄宗紀上》:“大業有綴旒之懼,寳位深墜地之憂。”《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臣觀今日國勢,危如綴旒。”用以比喻情況危急。 唐 孫揆 《靈應傳》:“矧妾一女子,父母斥其孤貞,狂童淩其寡弱,綴旒之急,安得不少動仁人之心乎?”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