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朔"是一個漢語成語,來源於《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具體的意思是,朝服夜聽,聽朔漏,乃出。意指聽漏聲至子夜(即零點)而起床。
聽朔的近義詞可以是勤奮、用功;同義詞可以是刻苦、勤懇;反義詞可以是偷懶、懈怠。
tīng shuò ㄊㄧㄥ ㄕㄨㄛˋ聽朔(聽朔)古代帝王、諸侯於每月初一聽朝治事前所行之禮。謂聽治一月之政自此日告朔後始之。《禮記·玉藻》:“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禮記·玉藻》:“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聽朔於大廟。”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聽朔廢刑發德,具存二王之後也。” 清 俞樾 《群經平議·論語一》“吉月必朝服而朝”:“諸矦乃於朔日服皮弁服朝於大廟,使大夫奉天子命而北面受之,是曰聽朔,亦曰視朔,視聽一也。”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