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胡服騎射的意思

基本釋義

[ hú fú qí shè ] 胡服騎射怎麼讀

戰國時﹐趙武靈王采用西方和北方民族的服飾﹐教人民學習騎射﹐史稱"胡服騎射"。其制:上褶下袴﹐有貂蟬為飾的冠﹐金鉤為飾的具帶﹐足穿靴﹐便於騎射。此服通行後﹐其冠服帶履之制﹐歷代有變革。

出處

《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例句

按照古代的說法,便是趙武靈王~裏面的那種胡服。

典故

胡服騎射”是戰國時期,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采取軍事改革措施,學習西北方遊牧和半遊牧民族的服飾,學習騎馬射箭,史稱“胡服騎射”。 卻說趙武靈王一心想著發奮圖強,他對謀士樓緩說:“我趙國東面有齐國、中山國,北邊有燕國、林胡,西邊有秦國、韓國和樓煩部族。如果不發奮圖強,加緊軍事裝備,武裝國防軍 隊,隨時會被鄰國偷襲過來。要發奮圖強,就得采取軍事改革措施。我覺得咱們穿的服裝,長袍大褂寬袖口,幹活打仗,都不太方便,不如胡人短衣窄袖,腳穿皮靴子,行動方便靈活。 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風俗,把服裝改一改,你看怎麼樣?”謀士樓緩聽了很讚成,他說:“咱們仿照胡人的服飾,就能學習他們打仗的本領。”趙武靈王說:“對呀!咱們打仗全靠步兵,進攻衝鋒緩慢,就是打敗遊牧族騎兵,在追擊的時候,他們騎馬跑得快,很難追上他們;即使馬拉城車,道路不好走,也是追不上他們;但是,我軍又不會騎馬打仗。要想學習胡人的服飾,就得學習胡人那樣騎馬射箭。”這個改革議論一經傳開,就有不少大臣反對。趙武靈王只得再找軍事將領肥義商量,說:“我想用胡服騎射來改革咱們國家軍隊的服裝和裝備,可是,有人反對,怎麼辦?’明巴義將軍表示支持,說:“服裝與裝備的改革關系到國家的安危,要辦大事不能猶豫,猶豫不決就辦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認為這樣做對國家有利,何必擔心幾個人的反對?”趙武靈王聽了很高興,說:“我看譏笑改革而反對我的是些蠢人,明白道理的人都會讚成軍事改革的。”,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趙武靈王身穿胡人的服裝,大臣們見到他短衣窄袖,穿著胡服,都嚇得了。趙武靈王把改穿胡服的設想講述一遍。大臣們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好看,有的說不習慣,有的說不穿本民族的服裝,豈不是丟臉麼!有一個頑固派老臣,名叫趙成,是趙武靈王的叔父,帶頭反對服裝改革。他是趙國一個很有影響的老臣,頭腦守舊,十分頑固。他不但反對,而且在家裝病不上朝了。 趙武靈王知道要推行軍事改革,首先要打通叔父的阻攔,就親自上門找趙成,對他反復地講解改穿胡服騎射的好處。趙成終於被說服了。趙武靈王趁熱打鐵,立即賞給他一套新式胡服。次日朝會上,文官武將一見老將趙成也穿起胡服來上朝了,都沒有話說,只好改穿胡服了。 緊接著,趙武靈王又號令兵士學習騎馬射箭。不到一年,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次年春,趙武靈王親自率領騎兵隊打敗鄰近的中山國,又收服了林胡和西北方的幾個遊牧族。到了實行胡服騎射後的第三年,中山、林胡、樓煩都被收服了。趙國從此興盛強大起來,可以對付當時的霸主國了。

百科釋義

“胡服騎射”是指戰國時趙武靈王為了國家的強大,推行“胡服”、教練“騎射”的故事,表現出趙武靈王注重實用、勇於改革的形象。

跟胡服騎射類似的詞語

相關查詢

胡本 胡來 胡楊 胡枝扯葉 胡枲 胡服骑射

熱門查詢

為理是什麼意思 早世是什麼意思 幅圓是什麼意思 項頸是什麼意思 遊戲規則是什麼意思

絍怎麼組詞 絓怎麼組詞 絖怎麼組詞 絗怎麼組詞 絘怎麼組詞

有關恁字的謎語 有關戀字的謎語 有關恍字的謎語 有關恐字的謎語 有關恢字的謎語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