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並禽之。”
天方厭羌,內難屢起,權臣擅事,~。 ★宋·秦觀《邊防中》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遊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後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並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遊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夾住一只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後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