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梵志"是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鵩鸟》。意思是指有出家为僧、修行梵行的决心。佛教徒出家后要把头发剃光并把头戴在僧帽下,象征远离尘世的决心。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指人彻底改变生活态度,断然决绝,决心投入到崇高的理想或信仰中去。
近义词:痴心妄想、志在穹崖。
反义词: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淫心匳匳。
同义词:忍辱负重、披荆斩棘。
luó jì fàn zhì ㄌㄨㄛˊ ㄐㄧˋ ㄈㄢˋ ㄓㄧˋ 螺髻梵志相传古 印度 梵天王 留顶发,结成螺形,称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称螺髻梵志,或称编发梵志。梵志,古 印度 “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如来初来证佛果,知 摩揭陁国 人心渴仰,受 频毗婆罗王 请,於晨朝时,着衣持钵,与千比丘左右围绕,皆是耆旧螺髻梵志,慕法染衣,前后羽从,入 王舍城 。”参阅《象头精舍经》、《伽耶山顶经
汉语词典收录了近50万个词语,包含词语的解释、例句和翻译,词库仍在不断更新中。
词典数据主要来源于新华字典,以及通过机器学习从海量的互联网内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华字典收录的流行词语,用于补充词库,方便大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