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譌偽”。詐偽。唐 白居易《策林一·風行澆樸由教不由時策》:“刑政偷薄,則訛偽起而奸宄臻。”亦作“譌偽”。訛錯;錯誤。《舊唐書·呂才傳》:“太宗以陰陽書近代以來漸致訛偽,穿鑿既甚,拘忌亦多,遂命 才 與學者十餘人共加刊正,削其淺俗,存其可用者。”明 瞿式耜《<牧齋先生初學集目錄>後序》:“揚扢今古,別裁譌偽,討論先正之緒言,追考六經 班 馬 之譜諜,其在茲乎?其在茲乎?”清 程石鄰《鵪鶉譜》:“茲因精為裁訂,廣為稽求,文以青黃,正其訛偽,俾好事者暇時繙閲。”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